首先,问题本身有一点小小的错误,那么为什么在12月22日前后设立一个冬至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缘由。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为了指导农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运行情况,制定出了一种补充历法,那就是“二十四节气”。冬至日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代,发展于周朝,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特殊的天文现象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中的“至”可以理解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影子的长度最长,得到的阳光照射也是最少的(比南半球约少50%)。而正是由于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所以在天文历法先进的古代中国,古人们才把观察到出现这一现象的那天定位冬至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在秦汉之前的商周时代,那时候的历法规定,秦汉之后,冬至日虽然不在作为过年日,但却成为了宫廷和民间祭天祀祖的日子,所以对冬至日的重视并没有减少。
各种契约的签订和履行之日
在中国古代,古人让渡田地、房产、物什等,都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商量约定好,并付一部分的钱财作为定金。有足够的钱粮来进行买卖;第二,此时隆冬正盛,农事较少,进行买卖交易,辞旧迎新之意,此时签订契约、交割物产,有良好开端之意,图个吉利。
(文/若木 图/网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