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将引力转换成时空弯曲来理解的,即从广义相对论方程可以看出,方程等式一边是描述空间曲率的张量,等式另一边是物质的能量动量张量,方程中未有引力这一项。通俗地讲,就是爱因斯坦建立了这样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多少质量的物质会引起空间多大程度的弯曲。但是,为何质量会引起空间弯曲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及其方程中没有揭示,或者说物质质量为何会引起空间弯曲(甚至可以说弯曲的是空间吗?)这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场论难以衔接的关键所在,因此,本人认为仍应希望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获得线索(这个此前未见有此方面的分析报道,普遍与题主的认识一致)。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分析、寻找物质基本粒子的主要手段,包括基本粒子种类、性质等,涉及质量来源的粒子(希格斯粒子),与广义相对论关联的粒子(如引力子),以及超对性粒子和暗物质粒子等。但至今LHC仅获得所谓的希格斯粒子。就发现希格斯粒子而言,我认为LHC宣布是草率的(尽管已授予希格斯本人诺奖了),因为作为一种赋予其它粒子质量的粒子,只有考核其它粒子通过这个所发现的新粒子(场)获得质量的机制成立后,才能确认该新粒子为希格斯粒子,而不是仅仅只考核其质量(能量)值落在那个区域范围内就确认为希格斯粒子,可以说这不够严谨,万一它给不了其它粒子质量而仅是一种新组合粒子而已呢?另外,在LIGO的引力波探测方面,通过研究,发现LIGO的探测手段是难以满足引力波的空间涟漪变动量级的,同时国内外也有人对此探测数据的真实性表示质疑,本人倾向于LIGO数据存在不可靠性甚至造假(主要是引力波能量必定耗散而使数据不可靠以及无法消除的干扰量的巨大影响)。总之,希格斯粒子的发现以及引力波探测结果均值得质疑。题外话,如不发现点什么,对如此巨大的科研装置经费(百亿美元计)与人力的投入如何交待?也许在中国科技巨大的进步面前,西方急于宣布重大发现也在情理上中。但我们必须摒弃人云亦云,而应独立分析思考。《负空间论》对质量的来源,质量为何会引起空间”弯曲”等基本问题作了偿试性的开创研究,欢迎朋友们点击头像进入栏目中阅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