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央视的确有推波助澜的嫌疑,至于是不是批评?我想球迷心中有数,白岩松的解释也是在为这件事情降温,毕竟三个人现在的处境都在风口浪尖,王哲林还可以能够以平常心面对,球迷对他的指责相对比较少,周琦和郭艾伦就成为了重灾区,几乎达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周琦百度词条竟然被锁定,郭艾伦茶饭不思极度萎靡也成为了热搜的话题,这些现象的出现跟《新闻周刊》脱不了关系,本来球迷的心随着世界杯结束有些消停,《新闻周刊》这样一报再次燃起了球迷心中的那种失望和痛恨,所以这事也就发酵到了这个地步。
◆球员到底该不该批评?
作为公众人物作为国手发挥不好球迷的批评声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球员也应该做好接受批评的准备,无论哪个国家这样的事情都很正常,但是批评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根源,没有事实依据的瞎批只能是呈一时口舌之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还可能给球员造成心理伤害。
一、本次世界杯我们输的一塌糊涂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我想《新闻周刊》并没有点出来,单单的提到球员当然并不是实事求是。
二、周琦、郭艾伦、王哲林是新生代球员的代表,体现了我们目前国内球员的真实实力,但是为什么他们发挥不好?根结在什么地方?
三、《新闻周刊》有点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届世界杯我们教练团队在用人,在临场指挥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主要原因,战术体系没有针对性更是让球员在场上显得凌乱和没有思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有必要提一提,单单的提球员的名字显然会被自媒体和球迷过度解读。
四、球员的基本功不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不是联赛体制还有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相应改革、制度还不也健全?是不是我们过度的宣扬了某种价值观忽略了球员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还有我们的选拔机制是否科学合理?我们是否在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篮球?
◆从失败中我们获得了什么?
作为权威媒体每一句话每一个名字都可能称为某种炒作的借口,这也不可避免,毕竟信息时代的标志就是自媒体的兴起,但我认为重点还在于球员个人。
一、如何认识这次失败?如果就是这样过去了,球迷疯狂的吐槽一通就结束了那无异于就是几场比赛而已,价值真就不大。
二、如何面对球迷的批评?作为公众人物接受批评是必须经历的一环,如何正确的心态面对球迷的批评声音才是关键,优秀球员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就会在批评中消沉甚至是从此消失在球迷视野。
三、自我反省和调整。打的不好肯定有各种原因,抛除客观因素球员自己能否深刻的反省,能否找到自身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有没有知耻而后勇的自信心?输了真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之后的自暴自弃,输了之后的消沉和萎靡,甚至是输了之后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信心那中国篮球永远看不到希望。
◆《新闻周刊》批评也好激励也罢,我认为重点在于中国篮球从这届世界杯中学到了什么?以后如何发展?球员学到了什么?以后如何提升?
文/醉眼观世
关键字: